水环境影响: 运营期: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纯水制备产生的浓水、生产设备清洗废水、循环冷却水。各类废水环境影响分析如下: 1、生活污水 本项目外排废水主要是员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24t/a。建设项目位于九陂污水处理厂的纳污集水范围之内,生活污水依托已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达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可以符合九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要求。 2、生产废水 (1)浓水 本项目纯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浓水,为清净下水,进入厂区冷却水池后循环使用,不外排,不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 (2)设备冷却水 本项目需用冷却水进行冷却,采用间接循环水进行控制,间接循环水经过水池冷却后循环使用,生产过程中冷却水不断蒸发,需不断补充,冷却水除蒸发损失外全部循环使用不排放。 (3)设备清洗水和产品精制用水 本项目反应釜清洗产生的设备清洗水和产品氨基萘酚磺酸和退热冰水洗提纯的废水,经收集后进入刮板薄膜蒸发器蒸发浓缩处理,蒸发浓缩液交危废资质单位处理,蒸馏出的清水经收集后回用于设备清洗。 (4)真空泵排水 真空泵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絮凝沉淀处理除渣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大气环境影响: 运营期:本项目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有粉尘和有机废气。本评价针对各类废气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治理思路。 1、粉尘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粉尘主要来自于固体原料的投料过程、减水剂切片过程中。为抑制粉尘的产生,提高车间的生产环境,本项目切片设备上方配置有集气罩,粉尘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一套布袋除尘器(设备风机风量为20000m3/h)处理后经15m排气筒顶楼排放。集气罩对粉尘的收集效率为95%,布袋除尘对粉尘的处理效率超过99%,布袋除尘作为一种工艺成熟、处理效率非常高的工艺技术,在各类工业企业中广泛使用。项目产生的粉尘废气经上述措施处理后,项目排放的粉尘废气能够达到地标《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二级排放浓度限值要求,不会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处理措施可行。 2、有机废气 本项目产生的有组织挥发性有机废气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抽真空废气、入料及排料产生的少量废气。 本项目使用的原料和产品较多,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乙二醇和甲醛等低沸点活性挥发性有机废气,除了4#车间有少量酸雾产生,这些废气均亲水、亲油,容易吸附洗涤脱除。本项目拟采用一套“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再经水洗槽吸收处理”技术,各车间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通过各自的收集管道收集后,再通过每个车间的总收集管道,最后再进入厂区的总收集管道汇集后进入同一套废气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通过一根25m高排气筒P1排放。 3、本项目产生的挥发性无组织废气,主要来自于车间进出料口,原料存储过程中的逸散、储罐区大小呼吸、设备与管件泄露等。为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建设单位除拟在车间内涂刷光触媒分解涂料,用以有效分解无组织排放的有机废气,同时从生产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开始,到日常管理、采取控制和治理技术入手,切实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无组织排放,主要有如下措施: 1、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企业应优先选用低挥发性原辅材料、先进密闭的生产工艺强化生产、输送、进出料、干燥以及采样等易泄漏环节的密闭性,加强无组织废气的收集和有效处理,加大风量,提高集气罩收集效率,减少无组织排放。 2、加强装置设备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对于生产工艺装置的反应塔抽真空尾气,增加集气风量,减少无组织排放,避免直接放空。正常工况时采用集中收集净化后有组织接放排放等措施;非正常工况应急情况下的泄放气应排放到吸收塔处理。 3、建立“泄漏检测与修复(IDAR)”管理制度。对生产装置的管线法兰、阀门、泵、压缩机、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泄压设备等可能滑漏点应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明确工作程序、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没漏浓度限值、修复要求等关键要素,对密封点设置编号和标识,泄漏超标的密封点要及时修复。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分析泄漏点信息,对易泄漏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源头控制减少VOCs泄漏排放。企业可通过自行组织、委托第三方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4、严格控制储存、装卸损失。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设施应在符合安全等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对于各拱顶罐,采用充氮保护和在罐顶安装冷凝设备。对于各拱顶罐,收集的“大小呼吸”送废气吸收装置。挥发性有机液体装卸应采取全密闭、液下装载等方式,严禁喷溅式装载。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过程应采用高效油气回收措施,且回收措施的处理效率不低于97%。运输相关产品应采用具备油气回收接口的车辆。 经采取上述措施,可确保本项目挥发性无组织废气排放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排放限值要求。 声环境影响: 运营期: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反应釜、风机等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声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和对策如下: 1、拟建项目在工程设计,设备选型,管线设计,隔音消声设计等方面应严格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的要求进行,对施工质量也要严格把关。 2、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具体措施如下: (1)在噪声较大的设备基础上安装橡胶隔震垫或减震器。 (2)管道采用隔震避震喉,以减少噪声的传播。 3、在设备安装时,噪声大的设备不要安排在临厂界一侧,应安排在厂房与厂房之间。 4、高噪声设备安置车间内壁采用具有较高吸声功能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噪声在车间内混响及向环境传播。据调查类似企业引风机位于车间外,可能对声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治理措施:引风机出气管进入隔音间,隔音间采取扩张管和膨胀室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可降低气体流速,同时又起抗性消声作用。当低流速的气体进入降噪间进一步膨胀后,再经过阻性材料吸声降噪,通过管道引至排气底部的抗性消声器,废气经排气筒顶部的膨胀管排入大气。由于风机的出口噪声较高,须对裸露风管的表面隔声处理,可用10cm树脂棉外加玻璃纤维布包扎,同时要注意运行设施的维护。 5、噪声的产生与机械设备的运动情况也有很大的关系,工厂应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对各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使各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6、厂界及车间外,应结合厂区绿化,种植一些吸尘,消声效果好的常绿乔木和灌木,以减少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通过采取上述各项减振、隔声、吸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措施后,项目厂界昼间噪声可低于65dB,夜间噪声可低于55dB,满足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的要求。因此,本评价认为建设单位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运营期:(1)生活垃圾 在办公区内设置分类垃圾回收箱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定时清扫,定时收集,每天至少定期运送垃圾一次;②垃圾实现袋装化,采用易降解的垃圾袋。 (2)一般工业废物 ①在各类废物产生单元就近设置暂存收集装置; ②进行分类收集,并尽量回收利用; ③不能回用的委托相关再生资源回收单位进行回收利用。 (3)危险废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对于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项目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在各类危险废物产生单元就近设置暂存收集装置; ②对危险废物须单独分类收集和贮存,不可混入一般废物中; ③危险废物贮存区要有危险废物的标识,并由专人管理; ④危险废物须及时清运,须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格的单位进行处理和处置,同时需加强管理,防止危险废物的逸散和流失。 |